张海文,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二级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多个政府部门聘任的海洋法咨询专家,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博导)。
1984年华东政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和1995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分别获得国际法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建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曾先后在韩国高丽大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东亚海项目办公室(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做实习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海洋法、海洋战略和政策研究。重点工作包括海洋形势分析,海洋法理论在我国周边海洋的应用及内部对策建议研究,参与涉外海洋谈判和磋商,组织实施海洋国际合作等。负责了多个海洋权益国家专项的立项申请和实施工作,主持完成了数十项海洋权益方面国家专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海洋局创新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排名均在前三名),荣获国家海洋局三等功。
出版数十部著作。例如,《南海和南海诸岛》《钓鱼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合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解》《钓鱼岛》等;合译《世界海洋政治边界》;主编二十余部,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世界海洋法译丛》(共14卷)、《中国海洋丛书》(共9册)等。发表数十篇有关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法问题的中英文论文。
一、主要著作
1.《世界海洋法译丛(套装,共十四卷)》:青岛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著者。
2.《钓鱼岛(汉)》: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11月,合著,第二著者。
3.《THE DIAOYU ISLANDS》: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11月,合著,第二著者。
4.《21世纪海洋大国:海上合作与冲突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合著,第一著者。
5.《中国海洋丛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汉)》: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10月,编著
6.《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ND CHINA》: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10月,编著
7.《中国海洋丛书-南海及南海诸岛(汉)》::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10月,专著
8.《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ISLANDS》::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10月,专著
9.《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海洋出版社,2014年9月,合著,第二著者。
10.《图说世界海洋政治边界—欧洲分册》: 海洋出版社,2013年8月,合著,第二著者。
11.《大陆架与国际海底区域国际会议论文集(一)》:海洋出版社,2012年3月,合著,第二著者。
12.《国际海洋法问题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年7月,合著,第二著者。
1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解:法律出版社,2010年4月,合著,第一著者。
14.《海洋国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主编。
15.《国际海洋法的理论与实践》:海洋出版社,2006年7月,合著,第二著者。
16.《国际海洋法发展趋势研究》:海洋出版社,2006年7月,合著,第二著者。
1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4月,主编。
二、主要论文
1.《公约》不是解决南海争议的唯一依据,《光明日报》, 2011年5月18日08 版
2.《2011 年中国周边海洋形势综述》,《中国海洋报》,2012年1月6日
3.Indisputable Sovereignty Opposition to China's ocean claim is poorly supported,Beij Review,June 9,2011.
4.Security In The Maritime Commons,
5.《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议问题》,《世界知识》,2012年第4期。
6.《对当前南海局势的看法》,《世界知识》,2012年第1期。
7.《海洋:世界政治与经济的“角力场”》,《中国海洋报》,2012年1月21日。
8.《海洋强国战略是国家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安全战略》,2013年第6期。
9.《韩国东海部分划界案的特点和影响》,《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
10.《全球海洋岛屿争端面面观》,《求是》,2016.16
11.《以强海梦托起中国梦》,《人民日报》,2018年2月11日05 版
贾宇,法学博士(清华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海洋法学会 常务副会长 兼秘书长。 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专项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深海海底区域法的立法论证和研拟、南海历史与法理研究、海域划界方案研究、极地法律体系研究等,多次获得“海洋创新成果步奖”特等奖、二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论文:
1.国际法视域下的图们江和日本海问题,《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3)
2.新中国70年海洋事业的发展(一作),《太平洋学报》2020(2)
3.南海航行自由:问题、规则与秩序,《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3)
4.改革开放40年中国海洋法治的发展(一作),《边界与海洋研究》2019(4)
5.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的海洋战略思想初探(一作),《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10)转载
6.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太平洋学报》2018(1),《社会科学文摘》2018(10)转载
7.“区域”资源开发与担保国责任问题——中国深海法制建设的新发展,《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7(1)
8.历史性权利的意涵与南海断续线——对美国国务院关于南海断续线报告的批驳(一作),《法学评论》2016 (3)
9.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中国法学》2015 (3)
10.试论历史性权利的构成要件,《国际法研究》2014 (2)
11.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Dotted 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China Legal Science 2013,Vol.1(2)
12.南海问题的国际法理,《中国法学》2012 (6)
13. The Outer Continental Shelf of Coastal States and the 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一作),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 (CANADA) 2011, 42 (4)
二、主要著作
1.《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执行主编:2007年~2015年;主编:2016年~2020年),海洋出版社
2.《海洋发展战略文集》(主编),海洋出版社,2017
3.《海洋国策研究文集》(主编),海洋出版社,2017
4.《海洋发展战略时论》(主编),海洋出版社,2017
5.《极地周边国家海洋划界图文辑要》(一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6.《中国海洋法年刊》(副主编:2015年~2019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王芳,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7月-1995年2月曾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任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政策与战略规划。近五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有关海洋战略与政策类研究课题,发表了近三十篇文章。2013年参与了第八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有关海洋强国建设方面材料的整理和编写。协助所领导成功申请到了2013年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维护海洋权益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13&ZD051)、2017年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研究,17VHQ001)、2018年发改委招标项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思路和任务研究,编号19)及某办相关研究任务,并负责这些项目的执行工作,同时,承担了原国家海洋局及自然资源部的年度科研项目,包括“十三五”、“十四五”海洋规划前期研究,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时代特点及理论基础研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规划研究,日本海海洋战略研究,国际海洋事务发展研究,周边国家海洋战略政策跟踪研究,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系列研究工作等,为海洋管理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同时还承担了沧州、陵水等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一、著作
1.《和谐海洋—中国的海洋政策和海洋管理》,主编:张海文,贾宇,五洲出版社,2014年11月,执笔两章
2.《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研究卷,主编:潘去鹤,唐启升,海洋出版社,2014年12月。附录:论海洋强国战略,执笔人:王芳,杨金森
3.《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系列,政策与管理篇章执笔人
二、近五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1.《制定海洋资源战略,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经济要参》2014年第48期
2.《两岸海洋政策异同分析》,《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14年第13期
3.“对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解读”,《经济要参》2015年第18期(总第2168期)
4.“建设海洋强国从战略口号转向实际行动”, 《蓝海经济》第四期
5.“关于构建海洋水下观测体系的思考和探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15年第12期
6.“构建海洋水下观测体系,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国海洋报》,2015年12月3日
7.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建设新型海洋强国”,《中国海洋报》A1版,2015年11月26日
8.“中国海洋强国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工程科学》,2016年第18卷第2期。
9.杨金森、王芳:“他国海洋战略与借鉴”,《中国工程科学》,2016年第18卷 第2期。
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回顾与展望”,《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16年 第 13 期 总第298期
11.中国海洋报系列宣传文章:“以习近平治国理政大方略指导海洋强国建设”。《中国海洋报》第2188期A2版
12.“对统筹海岸线开发保护与综合管控的思考”,《蓝海经济》,2017年第4期
13.“习近平海洋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战略内涵”,《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17年第4期
14.“我国海洋政策回顾与展望”,《蓝海经济》,2018年第六期
15.“树立大海洋管理思想,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步伐”;《自然资源报》理论版,2018年8月30日
16.“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从战略层面统筹谋划”,《中国海洋报》理论版,2018年9月6日
17.“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走陆海统筹之路”,《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18年第9期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法律与权益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海洋法、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等问题。
曾在《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Ocean and Coastal Law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合著(译)《世界海洋政治边界》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专项十余项。参加多份白皮书等国家文件编写,包括《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以及批驳南海仲裁案的国家文件等。
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东盟地区论坛(ARF)等机制会议,以及多个双边谈判与磋商。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法学会副秘书长,中宣部、外交部、中国海警局、国防大学聘为咨询专家,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李明杰,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担任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国家开发银行政策咨询专家、中国军事法制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一、主持完成的研究课题及成果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研究。2013年开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跟踪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情况,对我国与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和产业合作、海上战略支点构建、海丝建与海外利益维护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战略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特色。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开发银行项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项目等。
2.维护海洋权益与军民融合战略研究。自2000年开始进行海洋维权与海洋划界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多个国家专项的研究工作,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多个国家专项的前期设计、论证和相关的研究工作。2017年开始海洋领域军民融合相关问题研究。现主要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划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海南省相关课题。
3.涉台海洋问题研究。在台湾地区海洋政策和海上执法、两岸应对南海仲裁、两岸渔业问题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的专报、报告和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中央台办、外交部、原国家海洋局等相关主管部门的采纳。2013年受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委派,赴台湾东吴大学研修,并促成两岸学术单位共同举办“钓鱼岛历史文献展”。先后承担中央台办、中国法学会、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以及原国家海洋局委托的相关研究课题。
4.地方海洋工作的政策支持。为海南省、三亚市、三沙市、山东东营市等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在战略研究、规划制订、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支持了地方的海洋管理工作。现主要承担海南省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二、主要著作、论文发表
1.著作
(1)李明杰著:《台湾地区海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李明杰、沈文周等:《走向海洋——中国海洋的历史与现状》(中英文对照),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
(3)《三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
2.公开发表的文章
(1)李明杰、赵骞:“试论中国海警的侦查权”,《海洋法前沿问题研究》,2014年8月。
(2)李明杰、裘婉飞、刘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安全问题”,2015年中国工程院论坛,2016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李明杰:“两岸海洋事务合作框架(MCFA)的前景”,陈纯一主编,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从书,2016年10月。
(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我国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年第4期。
(5)李明杰、蒋围:台湾当局对日海洋事务合作强化及其影响,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年第4期。
(6)李明杰:“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部署南海资源开发”,中国海洋报,2013-08-20。
(7)李明杰:“海峡两岸应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祖宗海”,中国海洋报,2016-08-17。
(8)李明杰:“共筑和平安全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洋报,2017-07-26。
(9)李明杰、刘堃、张平:海南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洋强省建设的思考,中国海洋报,2018-1-24。
(10)冯梁、吴钲、李明杰:新时代维护海洋利益需要更新理念思路,中国海洋报,2018-04-10。
刘明,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自2001年5月起工作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现为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海洋经济与科技、海岸带规划与管理。10多年来,主持或深入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共计50多项,以第一作者在《经济地理》、《宏观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统计》、《统计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30余篇,其中15篇为CSSCI/核心期刊,在《经济日报》、《中国海洋报》上发表文章27篇,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写著作15部。
主要研究和工作成果概述:
一、主持科研项目15项
1.课题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批准号:19BJY075),2019.7-2021.6,验收,批准号:20204812
2.课题副主持,“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配套政策研究”,自然资源部战略规划司2019-2021年年度业务项目。
3.课题主持,“典型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示范研究”获国家海洋局监测中心海域重点实验室重点(大连)项目立项,2018.1-2019.12
4.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研究”子任务:习近平关于海洋科技思想的论述研究”,2017-2019
5.课题主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评估分析”,自然资源部战略规划司年度业务项目。
6.课题主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经济政策研究”, 自然资源部国际司年度业务项目。
7.课题主持,2013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岛群综合开发风险评估与景观生态保护技术以及示范应用(批准号:201305009)”中子任务2“典型岛群综合承载力评估技术研发与应用(批准号:201305009-2)”,国家海洋局,2013.1-2016.12
8.课题主持,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研究(批准号:13BJY143)”,2013.7-2016.10
9.课题主持,“岛群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国家海洋局,2014.1-2015.12
10.课题副主持,“经略海洋——中国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3.1-2014.12
11.课题主持,“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研究(批准号:908-02-09-01)”中子课题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研究(批准号:908-02-09-01-01)”,国家海洋局,2006.8-2011.4
12.课题主持,“日本‘3.11地震海啸’对我国的启示和警示研究”(批准号:AOCZD201104),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院2011年度重点项目,2012.1-2013.4
13.课题主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AOCQN200917),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院2009年度青年项目,2009.1-2010.4
14.课题主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海洋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国家海洋局2005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5.1-2006.6
15.课题执笔人,“海洋自然资源核算及对海洋经济统计的修正研究”,国家海洋局, 2005.1-2006.6
16.课题执行负责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908-ZC-I-18),国家海洋局,2006.8-2011.4
17.课题执行负责人,“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评价与选划”(908-ZC-I-19),国家海洋局,2006.8-2011.4
二、主要著作共计19部
第一作者著作:
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研究》,海洋出版社,2010.8,专著
2.《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研究——基于碳足迹理论的视角》,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
3.《典型岛群综合承载力评估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年
4.《我国沿海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
封面作者著作:
5.《经略海洋——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8,第二著者
6.《现代海洋资源战略规划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副主编
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2013),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4,编委之一
8.《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蓝皮书》,海洋出版社,2012.8
9.《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科学出版社,2008.9,第三作者
10.《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海洋出版社,2007.1
11.《我国海洋倾倒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排污收费体系研究》,海洋出版社2005.10
12.《唐山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海洋出版社2003.12
参与编写著作:
13.《海洋国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17.9,编委之一
14.《海洋发展战略文集》,海洋出版社.2017.9. 参与编写
15.《海洋发展战略时论》,海洋出版社,2017年9月,参与编写
16.《海洋文化产业分类及相关指标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6.4,参与编写
17.2007年-2020年度《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海洋出版社,参与编写
18.《海洋国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7.7,参与编写
19.《渤海区域环境管理立法研究》,海洋出版社,2009.11,参与编写
三、主要发表论文33篇(第一作者论文,其中核心期刊/CSSCI共计15篇):
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自然资源学报.2022年第4期。
2.2021年第16期《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国外海岸带修复案例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获得自然资源部部领导批示。
3.2020年第10期《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十四五’时期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获自然资源部部领导批示。
4.2019年第2期《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十三五’时期海洋科技进展及政策建议”,获自然资源部科技司领导批示。
5. 发改委简报:《“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进展及政策建议》,2018.9.18,获发改委采纳。
6.金塘岛群港区海洋交通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18.8(核心期刊)
7.“建议优化金塘岛群港区空间资源促集疏运模式转型升级”, 新华社浙江省分社内参《浙江领导专供》的“特别关注”板块,2017.4.26,领导内部专报
8.我国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统计与决策.2017.15(核心期刊,CSSCI)
9.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与测度研究.中国海洋经济.2017.3
10.国外岛群开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核心期刊,CSSCI)
11.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生态经济,2013.9,总第271期(核心期刊,CSSCI)
12.中国海洋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生态经济.2012.1,总第252期(核心期刊,CSSCI)
13.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2030年展望.当代经济管理.2012.4(核心期刊,CSSCI)
14.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经济地理.2011.1(核心期刊,CSSCI)
15.“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1.2(核心期刊,CSSCI)
16.我国海洋经济的十年回顾与2020年展望.宏观经济研究.2011.6(核心期刊,CSSCI)
1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预测研究.统计研究.2011.5(核心期刊,CSSCI)
18.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核心期刊,CSSCI)
19.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国统计.2008.3(核心期刊,CSSCI)
20.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解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1(核心期刊,CSSCI)
21.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诊断——以广西为例.当代经济管理.2007.12(核心期刊,CSSCI)
22.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及‘阀值’效应分析.金融研究.2006.2(核心期刊,CSSCI)
23.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0.5(核心期刊,CSSCI)
24.博士论文:信贷配给形成机制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6.6
25.滨海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与实践.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1
26.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公共政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9
27.社会发展的海陆统筹战略研究.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8
28.信息不对称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对策分析.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5
29.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30.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中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统计教育.2006.4
31.法国海洋经济和海洋劳动就业分析.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1
32.我国海洋倾倒排污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技术经济.2003.7
3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投资等待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4
34.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计量经济分析.统计教育.2005.2
35.我国21世纪初海洋经济发展预测初步研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02.2
36.技术进步对陕西省经济增长作用分析.统计与社会.2000.6
四、报纸发表文章29篇(第一作者)
1. 广东海洋经济如何借势再跃升.中国海洋报.2019.12.30
2. 学习领悟习近平关于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国海洋报.2019.10.15
3.海洋科技的研发领域与建议.中国海洋报.2019.5.28
4.我国海洋科技“短板”以及亟待攻破的“瓶颈”.中国海洋报.2019.5.21
5.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新进展.中国海洋报.2019.5.14
6.发展海洋新材料产业 支撑海工装备制造.中国海洋报.2018.11.8
7.新时代需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中国太平洋学会亚太海洋研究院主办的《太平洋通讯》.2018.3.2
8.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及未来展望.中国海洋报.2018.2.7
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政策.中国海洋报.2017.10.26
10.优化空间结构 提升金塘岛群综合承载力.中国海洋报.2017.7.12
11.发挥优势 抓住机遇 提升竞争力——关于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中国海洋报.2016.12.17
12.从陆地挺进海洋:新中国陆海思想的变迁.中国海洋报.2016.8.31
13.低碳发展滨海旅游.中国海洋报. 2016.5.16
14.如何挖掘岛群开发的最大效益——国外岛群开发经验谈.中国海洋报.2016.4.7
15.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核心动力.中国海洋报.2015.6.30
16.扼住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根源.经济日报.2015.8.17
17.用科技唤醒海洋.经济日报.2015.6.2
18.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核心动力.中国海洋报.2015.6.30.
19.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经济日报.2015.5.18
20.工业用岛群:专业化开发岛群经济模式.中国海洋报.2014.7.1;
21.旅游用岛群:单一产业开发模式.中国海洋报.2014.6.26;
22.国外岛群开发的启示.中国海洋报.2014.6.19;
23.《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勾勒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中国海洋报.2013.5.7;
24.可燃冰:中国2030年或可商业开采.中国海洋报.2013.4.2
25.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国海洋报.2013.3.6;
26.把握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中国海洋报.2013.3.14;
27.海洋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期.经济日报.2012.12.7
28.不断开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经济日报.2011.1.10
29.实施海洋开发,开创海洋事业美好前景.中国海洋报.2003.5
五、会议报告
1.2017年9月22-23日受邀参加在福建平潭举办的“2017平潭国际海岛论坛”,并受邀做英文会议报告“Evaluation of Jin Tang Islands port traffic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2.2017年9月23日-24日受邀参加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中国海洋研究会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海洋发展论坛,并做论坛报告《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对策研究》。
3.2018年7月5日受邀参加秦皇岛“2018河北省海洋产业发展交流会”,并做主题演讲“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展望及河北海洋产业发展建议”。
4.2018年10月29-30日受邀参加在威海举办的2018第七届世界海洋大会,并做论坛报告“威海海洋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意见、建议”,并接受威海电视台有关威海海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的论坛采访。
5.2018年10月13日受邀参加宁波大学“东海前沿论坛2018”,并做论坛报告“岛群综合承载力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以舟山金塘岛群为例”。
六、获奖情况
1.论文《美国海洋保护区外部融资机制对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启示》在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颁发。
2.研究项目:“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评价与选划研究(908-ZI-I-19)”获得201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人为第6完成人。
3.受邀参加2021年10月在青岛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青年论坛”,提交论文《“十四五”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该论文获得优秀奖。
4.受邀参加2021年11月在厦门举办的“2021中国海洋经济(国际)论坛”,提交论文《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政策建议研究》。该论文获得三等优秀论文奖。
5.受邀参加2018年10月13日宁波大学“东海前沿论坛2018”,提交论文“岛群综合承载力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以舟山金塘岛群为例”。该论文获得“东海前沿论坛2018年度论文一等奖”。
6.研究项目:“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AOCQN200917)获得2011年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三等奖。
7.“国外岛群开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获得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政策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海洋法律与政策中心访问学者。先后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政策、规划和全球海洋治理。
主持或参加30多项国家级、部委级和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等研究项目,注重理论研究与海洋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参加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参加并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发改委“海洋强国建设的思路和任务研究”项目。参加国际社科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研究专项——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制度性权利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系列丛书等专著的编写。曾受邀到中央有关部门做关于历史性捕鱼权的学术报告。多次参加联合国海洋和海洋法问题非正式磋商、印尼主办的处理南海问题潜在冲突研讨会等国际会议。
一、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研究课题
1.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的公海渔业管理制度研究(国家公派访学研究项目),负责人,2017-2018年。
2.国家海洋局南极罗斯海保护区项目研究,课题负责人,2015-2018年。
3.国家海洋局国际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经验研究,课题负责人,2018年。
4.参与国家专项“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的工作,负责“极地法律体系研究”专题任务中的“极地生物资源开发与养护法律问题研究”工作,2014-2016年。
5. 国家海洋局“南海渔业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2015-2018年。
6. 中国海警“公海渔业执法研究”,课题负责人,2015-2018年。
7.参与国家海洋局重点工作之一全球海洋治理顶层设计方案编写专班工作,负责研究全球海洋治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态势、治理体系构成要素、治理主要议题和特点等,2017年。
8.参与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维护海洋权益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2014-2016年。
9.参与“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工作,负责有关公海渔业法律制度问题研究,2016年。
10.国家海洋局“十三五”规划支撑性项目——国际海洋事务发展研究,课题双负责人之一,2016年。
11.国家级科研课题“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海洋资源战略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2008.12-2010.12。
12.人社部择优资助项目“我国海上邻国的海洋政策及影响”,课题负责人,2010年。
13.国家海洋局“传统捕鱼权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2013年。
14.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路线图研究”,课题组成员,2011年。
15.国家海洋局海域司项目“海岸线规划与管理政策研究”,课题组成员,2011年。
16.国家海洋局“国内外海洋政策发展动态”研究,课题组成员,2011年。
17.中国海监总队项目“我国海上巡航执法条例研究——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对比分析”,课题组副组长,2008.01-2009.06。
18.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研究项目“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对提高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作用研究”,课题组成员,2008.12-2009.12。
19.国家海洋局大洋办项目“大洋‘区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2008年。
20.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南海海洋重大问题战略研究——权益与安全有关问题研究(AOCZDA201005)”,课题组成员,2010.08-2011.12。
21.国际项目GEF/UNDP/UNOPS PEMSEA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DS-SEA/ICM Scaling up Programme in PR China(东亚海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推广方案制定),项目组成员,2009.06-2012.12。
22.国家海洋局“海岸线规划与管理政策研究项目”,2011年,课题组副组长,《海岸线管理问题研究》和《河口区域管理问题研究》报告主要执笔人之一。
二、主持在研的课题
1.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的公海渔业管理制度研究
2.国家海洋局南极罗斯海保护区研究
3.国家海洋局国际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经验研究
4.中国海警公海渔业执法问题研究
三、 主要著作、论文发表
(一) 主要著作
1.《渤海区域环境管理立法研究》:海洋出版社,2010年,执笔人之一。
2.2009-2018年年度《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海洋出版社,执笔人之一。
3.《和谐海洋——中国的海洋政策和海洋管理》(英汉双版):五洲出版社, 2014年,第二著者。
(二) 论文
1.付玉、黄硕琳:“历史性捕鱼权的习惯国际法效力研究”,《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4期,第83-93页。
2.付玉:《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8期,第88-95页;
3.付玉、邹磊磊:《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发展态势分析》,《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20卷第7期,第72-80页;
4.《北极航道管理对北极渔业管理的启示》,《极地研究》2017年第2期,第270-278页,第二作者。
5.付玉、黄硕琳:“专属经济区制度下的历史性捕鱼权研究”,载高之国、贾宇主编:《海洋法前沿问题研究》,民主法治出版社2014年版,第167-183页。
6. 付玉:《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现状及趋势研究》,载于贾宇主编:《极地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9-114页。
7.付玉:《南极生物资源开发与养护法律问题研究》,载于贾宇主编:《极地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28-141页。
8.“南北极渔业管理机制的对比研究”,《水产学报》2014年第9期,第1611-1617页,第三作者。
9.《加拿大西北航道与俄罗斯北方海航道管理的对比研究》,《极地研究》,2014年第4期,第515- 521页,第三作者。
10. 付 玉:《中国海洋渔业执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第71-72页。
疏震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自2006年起,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现为海洋法室副研究员,以及“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岛屿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维护。
主要研究和工作成果:
一、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政府白皮书送审稿)的项目执行人和主要执笔人;“中国海洋”丛书出版项目执行人等。
二、主要著作、论文和国际学术交流等
(一)主要著作
1.《钓鱼岛》(“中国海洋”丛书),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版。
2.《图说世界海洋政治边界》(欧洲分册),海洋出版社2014年版。
3.历年《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8-2018历年)编写人,海洋出版社。
(二)主要论文
1.《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所涉及的海洋法问题》,载《中国评论》2019年8月。
2.《国际法上关键日期问题的理论研究考察》,载《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年第3期。
3.《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视角下的关键日期》,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日本<南海周边领土问题>报告中的关键日期问题评析》,载《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3期。
5.《从相关国际条约考察钓鱼岛主权归属》,载《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5期。
6.《白皮书敦促日本履行国际法义务》,载《光明日报》2012年9月26日第8版。
7.《越南执意为西沙和南沙立法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载《中国海洋报》2012年6月22日第3版。
8.《评菲律宾侵犯黄岩岛的非法无理主张》,载《中国海洋报》2012年5月14日第1版。
密晨曦,国际法学博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自2007年5月起,工作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现为海洋法室副研究员。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19届、第22届、第28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会议”和第23届“国际海底管理局会议”等。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海洋法相关问题,包括南北极法律相关问题、海洋争端解决等。
主要研究和工作成果概述:
一、科研项目
深度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主持了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专项课题 (在研);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海洋划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负责全球海洋划界案例分析评述及对比研究、划界法理和原则的适用研究,协助构建国际海洋划界案例分析子系统(在研);参加了“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全球治理背景下的我国极地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公约法律制度的极地科技发展需求”(联系人);参加了“极地环境考察与评估专项”的子专题“极地法律问题研究”(主要执行人),该子专题保持了连续年度考核“优秀”的成绩;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第17号案(咨询意见案)的中国书面意见起草小组的核心成员;参加了相关涉海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等。
二、主要著作、论文和国际学术交流等
(一)主要著作论文
深度参与撰写或编辑的书籍有9部,包括《中国的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China’s Maritime Laws and Maritime Rights & Interests(合著、五洲传播出版社)等,担任了极地法律制度研究丛书部分书籍的副主编。发表在CSSCI(期刊/集刊)、核心期刊以及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北京大学以及社会科学院等学术单位创办的刊物、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0余篇。部分文章列举如下:
1.国际海洋法法庭2017年审理案件的新进展.《中国国际法年刊2017》.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法律出版社.2018
2.2017年北极治理综述.《中国国际法年刊2017》.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法律出版社.2018
3.中国在北极航道治理法律秩序构建中的角色思考.《中国海洋法年刊2017》.中国海洋法学会主办.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仲裁评述.《国际法研究》.2016. (3)
5. 新形势下中国在东北航道治理中的角色思考.《太平洋学报》.2015.23(8)
6. 沿海地区陆源污染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及启示.《环境保护》.2015.(14)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仲裁研判.《社会科学辑刊》.2015.(6).(李志文、密晨曦)
8. Jurisprudential Tenability of the Philippines v China Arbitration on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A Chinese Perspective. Stefan Talmon and Bing Bing Jia (ed.)Oxford and Portland. Oregon: Hart Publishing Ltd.2014:137-158.(张海文、密晨曦)
9.国外区域环境保护立法经验对渤海环境治理的启示.《环境保护》.2013.(3-4)
10.浅析国际海洋法法庭首例咨询意见案.《环境保护》.2012年8月.(高之国、贾宇、密晨曦)
(二)国际会议学术报告
曾赴冰岛(北极圈大会)、加拿大(中加北极研讨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邀请)、新加坡(国际海底电缆铺设与保护研讨会)、爱尔兰(圣三一学院邀请)等参加国际或双边学术研讨和交流,主要议题涉及北极事务、争端解决、海上合作、环境保护、国际海底电缆保护和铺设等。近两年来,在“第六届大陆架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科学与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上,以“The Application of UNCLOS in the Arctic and China’s Arctic Policy”为题做学术报告。在“第四届南海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以“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gion ”为题做学术报告。在“第五届中国-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上,以“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ty on the Arctic Shipping Routes”为题做学术报告,等。
(三)舆论宣传
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文章或采访列举如下:
1.文章:专家-统一规范和管理北极考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网》,2017年9月21日
2.文章:单方面仲裁不是解决中菲南海争议的合法途径,《人民日报》,2016年6月10日
3.采访:南海仲裁破坏地区安全秩序和对话机制,《人民日报》,2016年6月30日
4.采访:自我授权暴露法律常识缺失,《人民日报》,2016年7月22日
5.采访:南海“仲裁结果”欲为菲非法主张报法律外衣,《环球网》,2016年7月12日
6.文章:中菲南海争议:唯有双边谈判是解决正道.《中国海洋报》,2016年8月24日;
7.文章:理性思考和客观定位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新角色. 《光明日报》,2015年7月15日(贾宇、密晨曦)
8.文章:菲律宾仲裁是怎么回事儿,《中国海洋报》,2013年4月8日
三、获奖情况
1.“全国海洋系统优秀科技青年”[国海人字〔2014〕75号] ;
2.2017年被评为所“优秀党员”;,2016年被评为所“先进工作者”;
3.相关文章获得“中国海洋法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男,汉族,1980年12月生,黑龙江鹤岗人,2003年7月参加工作,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毕业,法学硕士学位,缅因大学法学院海洋和海岸法中心访问学者(2012年7月-2013年7月),现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战略所分中心成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深海科学与技术研究分会理事。长期从事海洋法和海洋权益、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海洋安全等领域的研究。连续多年执笔《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中国的海洋安全”一章,连续多年为《中国国际法年刊》撰写关于国际海底管理局年度工作进展的综述。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一系列国际谈判和磋商,包括:第64届、65届、66届联合国大会“海洋和海洋法”决议非正式磋商会议(2009年-2011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会议第20次、21次、23次会议(2010年、2011年、2013年)、联合国海洋和海洋法问题不限成员名额非正式协商进程第11次、12次、14次会议(2010年、2011年、2013年)、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1届会议、24届会议第二期会议(2015年、2018年)。受邀在“大陆架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科学与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海洋法研讨会”、“中加北极问题研讨会”、“中英海洋法对话”、“中日海洋法研讨会”、“中韩深海资源勘探开发合作会议”等国际及双边会议上做会议报告。
一、主持完成的研究课题及成果
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主持或共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课题研究领域涉及:“区域”法律制度、海洋立法、海上执法、海洋安全、海洋权益维护、极地法律制度、外大陆架划界、南海问题、争端解决、地缘政治、海洋强国、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参与执笔10余份《专报》的撰写,部分专报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执笔完成课题报告40余份,其中多份报告为全国人大环资委、外交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等部门采用。执笔完成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交的书面评论意见5份。代表性研究课题包括:
1.“‘区域’新资源规章与对策问题研究”
2.“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律框架与制度研究”
3.“《深海法》行政许可等配套制度研究”
4.“从条约法角度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问题”
5.“200海里外大陆架跟踪研究”
6.“国家安全的海陆统筹研究”
7.“《公约》赋予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
8.“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利分析——《公约》以外的国际法分析”
9.“我国周边国家海上执法制度及实践”
10.“南海周边五国海洋法律政策新发展”
11.“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
12.“海洋生态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二、主持在研的课题
1.“人类共同继承财产问题研究”
2.“200海里外大陆架跟踪研究”
3.“西太海山环境管理计划法律和制度依据”
4.“国际涉海组织职能、议事规则研究”
三、主要著作、论文发表
(一)主要著作
张丹、贾宇:《中国的大洋事业》,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版,2014年11月。
(二)论文
1. Wu Hui, Zhang Dan: Territorial Issues on the East China Sea A Chinese Position, 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2010年第3卷,2010年。
2.张丹:《海洋生态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载刘家沂主编:《海洋生态损害的国家索赔法律机制与国际溢油案例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
3.吴慧、张丹:《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建议》,《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
4.张丹:《从联大“海洋和海洋法决议”看当前国际海洋法热点问题》,载高之国、贾宇、张海文主编:《国际海洋法问题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年。
5.刘家沂、张丹:《浅谈构建我国的海洋生态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2011年1月。
6.贾宇、张丹:《试论“区域”法律制度的新发展》,《太平洋学报》,2011年第3期,2011年3月。
7.张丹:《关于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的研究——以保留区及平行开发制为中心》,《太平洋学报》,2014第3 期,2014年3月。
8.张丹:《国际海底区域勘探开发与中国的大洋立法》,《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8期(下),2014年8月。
9.张丹:《浅析国际海底区域的环境保护机制》,《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第9 期,2014年9月。
10.张丹:《浅议“区域”的反垄断问题》,《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4年卷第2期,2014年12月。
11.张丹:《外大陆架非生物资源开发法律和政策问题探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1期(增刊第24卷),2014年12月。
12.吴慧、张丹:《试论北极法律制度的新发展》,载贾宇主编:《极地法律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13.吴慧、张丹:《建设海洋强国视角下的中国海洋安全》,载刘慧主编:《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14.吴慧、张丹:《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问题、形势和立法建议》,《中国信息安全》,2015第3期,2015年3月。
15.高之国、张丹:《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基石和里程碑》,《人民日报》,2015年8月11日第16版。
16.张丹、吴继陆:《我国首部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评析》,《边界与海洋研究》,2016年第1期,2016年7月。
17.张丹:《“区域”勘探开发制度及<深海法>探析》,载薛桂芳主编:《海洋法学研究》(第一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
18.张丹:《<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许可管理办法>探析》,载薛桂芳主编:《海洋法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
四、获奖情况
2016年因参与《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立法研究工作获国家海洋局嘉奖。
裘婉飞,博士,2010-2013年受聘于伦敦大学院地理系,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欧盟海洋环境政策与治理。2013年11月回国,作为国家海洋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从事海洋环境与资源相关工作,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BBNJ)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关政策和法律问题研究。跟踪国际谈判进程,系统研究和海洋遗传资源、公海保护区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国际和区域法律和制度,支撑BBNJ国际谈判。二是海洋保护区与划区管理工具政策研究。就中国及国际海洋保护区、海洋空间规划政策和治理体系开展深入研究,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研究项目。三是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机制研究。开展蓝色碳汇(蓝碳)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问题研究,探索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
2013年以来,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多份研究报告、请示和国家立场文件编写,其中《中国关于制定BBNJ国际文书预委会讨论关键要素的书面意见》,是我国首次就海洋法问题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立场文件。成果为联合国海洋法与海洋事务决议磋商、APEC、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等多项双多边进程提供支撑。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一、主要著作
1.裘婉飞、郑苗壮、刘岩.《海洋保护区的治理:激励机制的多样化与弹性恢复力》.译著,海洋出版社,2019年底出版。
2.刘岩、郑苗壮、裘婉飞.《主席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执行协定)草案相关要素的非正式文件》.译著,海洋出版社,2017年 。
3.刘岩,郑苗壮,朱璇,裘婉飞.《世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海洋出版社,2017。
4.刘岩、朱璇、裘婉飞等. APEC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Singapore: APEC Secretariat.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APEC秘书处出版,2014.
5.Jones PJS, Qiu WF, De Santo EM. 2013. Govern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 Getting the Balance Right. Technical Report,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版。
二、论文
1.Qiu WF, Zhu X, Liu Y, Zheng M. In press. Lessons from initiation to implementation of ICM Programs in Xiamen: Key drivers and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achieving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SSCI期刊。
2.Jones PJS, Lieberknecht LM, Qiu W. 2016. Marine satial planning in reality: introduction to case studies and discussion of findings. Marine Policy 71, 256-264. SSCI期刊。
3.裘婉飞、郑苗壮、刘岩。论依法治海 – 法律在实现海洋善治中的作用,《生态经济》,2016年第7期。核心期刊。
4.裘婉飞、刘岩. 中国实现2030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趋势浅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第3期。
5.Qiu WF,Jones PJS.2013.The emerging policy landscape for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in Europe. Marine Policy 39(1), 182-190.SSCI期刊。
6.Qiu WF.2013.The Sanya Coral Reef National Marine Nature Reserve–a governance analysis. Marine Policy 41:50-56. SSCI期刊。
7.Jones PJS, Qiu WF, De Santo EM. 2013. Govern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through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Marine Policy 41: 5-13. SSCI期刊。
8.Jones PJS, Qiu WF, De Santo EM. 2013. Introduction: an empirical framework for deconstructing the realities of govern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arine Policy 41(2013): 1-5. SSCI期刊。
9.Stelzenmüller V, Breen P.,…., Qiu W. and ter Hofstede, R. 2013.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spatially managed areas: a generic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of ecosystem based marine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s. Marine Policy 37(1):149-164.SSCI期刊。
10.Katsanevakis S, Stelzenmüller V,…., Qiu W.. (2011) Ecosystem-based marine spatial management: review of concepts, policies, tools, and critical issues.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54(1): 807-820. SSCI期刊。
郑苗壮,博士,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环境政策与管理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4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吉林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图书著作近10部。作为中国代表团咨询专家,多次参加联合国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特设工作组、预备委员会和政府间大会,以及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工作组会议。
一、主持项目
1.自然资源部,年度项目,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制度研究,2020;
2.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新增项目,2020;
3.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年度项目,2020;
4.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点项目,CAMAZD201994,公海保护区与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研究,2020;
5.财政部,APEC基金项目,蓝色生物技术助力蓝色经济问题研究,2019至2020;
6.外交部,年度项目,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研究,2019至2020;
7.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南海珍稀物种生物廊道规划研究,2019至2020;
8.国家林草局,公海及权益型海洋保护地战略研究,2019;
9.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公约》涉海保护目标及策略研究,2019;
10.自然资源部,年度项目,海洋领域重大问题调查研究,2019;
11.自然资源部,年度项目,基于陆海统筹的海洋资源空间管理研究,2019;
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任务: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研究,2017-2019;
1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参与国家管辖外海域遗传资源国际规则制定研究,20116至2018;
14.国家海洋局委托项目: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2017至2018;
15.国家海洋局委托项目: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相关问题研究,2017至2018;
16.国家海洋局委托项目:十三五规划改革举措跟踪研究,2017至2018;
17.大洋办委托项目:国际海域战略动态跟踪研究,2017至2018;
18.国家海洋局委托项目: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8;
19.国家海洋局委托项目:国际组织顶层设计研究,2018;
二、图书著作
1.郑苗壮,刘岩,裘婉飞等,BBNJ国际协定谈判中国代表团发言汇编,2019.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刘岩,郑苗壮,裘婉飞,BBNJ国际协定要素概览(一),2018.1,中国海洋出版社.
3.郑苗壮,刘岩,国际公海事务发展前沿,2019.12,中国海洋出版社.
4.胡学东,郑苗壮,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2019.4,中国书籍出版社.
5.刘岩,郑苗壮,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2019.1,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
6.刘岩,郑苗壮,朱璇,裘婉飞,世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017.12,中国海洋出版社.
7.刘岩,丘君,郑苗壮。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研究,2018.1,中国海洋出版社.
8.刘岩,丘君,郑苗壮,朱璇。美丽海洋—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五洲出版社,2014;
9.郑苗壮,裘婉飞,BBNJ国际协定要素概览(二),2020.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三、学术论文
1.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焦点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1作者,2017;
2.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作者, 2017;
3.英美法建立大型远岛海洋保护区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第1作者,2016;
4.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若干思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作者,2016;
5.CBD与BBNJ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1作者,2015;
6.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改革与战略,第1作者, 2014;
7.南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研究,生态经济,第1作者, 2014;
8.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综述,海洋开发与管理,第1作者, 2013;
9.海域管理的经济手段研究,生态经济,第1作者,2013;
10.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内涵解析,生态环境学报,第1作者, 2012;
11.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谈判与中国参与,环境保护, 第1作者, 2020。
张颖,2008年获得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现为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海洋法学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内海洋立法、南海海洋权益、国际海洋法问题。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多部。为国家开展落实DOC和COC磋商提供学术支持并多次参加有关国际研讨会。
一、主要科研项目
1.2018年 国家海洋局项目“海岸带立法有关问题研究”
2.2017-2018年 国家海洋局项目“海洋法规及政策研究制定”
3.2016年 国家海洋局项目“与海洋基本法相关的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4.2010-2014年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海底资源开发与公海保护区选划技术支持系统及应用示范”(201005003)
5.2011年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公海保护区与现行海洋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6.2010-2011年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南海海洋重大问题战略研究”(AOCZDA2010)
二、代表性论著
1.《平安海洋:中国的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
2.《China’s Maritime Laws and Maritime Rights & Interests》,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年
3.《海洋行政执法理论》,海洋出版社,2013年
4.《中国的领土黄岩岛》,海洋出版社,2013年
5.《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2018年,承担中国海洋法律部分,海洋出版社
6.Hanoi’s actions around oil rig are‘reckless’,China Daily,05/31/2014
张平,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副研究员。从事海洋经济政策、海岸带管理研究。主持、承担并完成了二十余项国家专项、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在经济与科技出版社、五洲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参与完成著作共计10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开发与管理等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获得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优秀科研成果奖1次,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战略所优秀科研成果奖1次。
一、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研究课题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执笔人,完成《海水利用立法前期研究》、《海洋强国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习近平海洋经济论述研究》、《“我国海洋区域新能源开发利用调研”专报》、《世界主要国家海洋经济差异化研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金框架设计》、《环渤海地区涉海环境政策评估研究》、《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用海年度报告》(2010~2017年)、《福建区域海洋竞争力评价》、《国内外人工岛建设案例研究》,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东营海上新城帆船岛建设方案设计》《山东建设海洋新能源国家创新平台框架设计研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研究》、《沧州市“十三五”海洋经济规划》、《三亚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及规划》、《海洋丝绸之路沿线海洋经济国别研究》等。
二、论文发表
1.英国海洋产业增长战略研究.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年第5期,第一作者
2.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对2050年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研究.海洋环境科学 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
3.“十二五”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二作者
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特征和调控路径.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第5期,第二作者
刘彬,海洋经济与科技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包括《海洋对外贸指标体系研究》、《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天津滨海新区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全国海洋人才战略研究》、908集成项目《我国沿海社会经济基本状况调查研究》、国家开发银行项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子课题--重大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库研究等。作为编写组成员参加2006年至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编制。
一、著作出版和论文发表
1.《中国近海海洋-沿海社会经济》第三作者,海洋出版社
2.《海洋经济统计知识手册》第五作者,海洋出版社
3.《天津滨海新区海平面上升及影响评价》第九作者,海洋出版社
4.《世界海上风电发展的态势及启示》第三作者,《经济纵横》2014年第6期
5.《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三作者,《生态经济》2014年第10期
二、主要参与编制海洋领域标准
1.《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
2.《海洋高技术产品分类》(HY/T 162-2013)
3.《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HY/T 130-2010)
4.《海洋经济指标体系》(HY/T 160-2013)
5.《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主要海洋产品分类目录》(海洋出版社)
吴竞超同志毕业于英国斯特林大学,获得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所研究实习员。自2014年到战略所工作以来积极参加所里安排的任务。代表本职工作最高的三项成果为:作为第一作者承担了外交部边海司“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路”,此报告被外交部边海司采纳;作为第三作者完成的《斯瓦尔巴法律制度报告》获河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一作者在海洋大学校报及官网刊登《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发展趋势及重点领域》,刊号CN37-0825。其余还参与项目如极地考察办公室“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子课题“极地法律体系研究”,中海油“国内外海洋环境保护政策跟踪与对比分析”,战略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等项目,执笔完成的报告获有关部门认可。参与翻译了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极地与海洋法》一书的部分章节。2018年自然资源部成立之后,2019年参与部综合司《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研究与编制》,战略经济司《海洋强国建设、规划研究与编制》等部属新增课题。
除此之外,吴竞超曾在2018年赴原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组织处挂职工作,期间参与了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BBNJ)谈判、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国际海洋学院(IOI)、2018年厦门海洋周、全球环境基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等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协助处理了“向阳红01”船环球航行以及第48、49、50次大洋航次及数十个团组的外事审批等工作。
罗刚,男,法学博士,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以下简称“战略所”)副研究员,“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战略所分中心成员。目前主要围绕全球海洋治理、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涉海话语权提升等实践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兼顾国际海洋法、国际环境法、国际仲裁与诉讼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对外交流事务的主要工作语言为英语、法语和德语。
曾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博士、德国萨尔大学法学硕士、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等学位文凭。曾供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在“国际法上成功的争端解决”项目框架下专职从事国际环境争端解决的研究。曾获法国外交部“埃菲尔”奖学金、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奖学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博士奖学金以及中国-欧盟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项目奖学金等基于学术业绩的资助。曾在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法大师班、德国海德堡国际争端解决夏季学院、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员学会等十余个机构或项目短期进修或培训。曾在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讲授国际环境法暑期课程。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卢森堡马克斯•普朗克程序法研究所等国际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2017年10月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方式入职战略所以来,牵头(执行)或主要参与中央外办、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含原国家海洋局)、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的课题研究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实际执行人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2项。围绕南海、北极、南极、中美关系、海洋治理等主题以第一或第二完成人身份执笔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次,部分研究成果还被新华社国际《参考清样(附页)》、新华社国际《参考清样》等中央高层(专供)和省部级以上的内部参阅刊物采写,或者被中央某政策文件选用。围绕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南海仲裁案”、全球海洋治理、WTO渔业补贴谈判等主题在《边界与海洋研究》《法律与外交》《国际法评论》《中国国际战略评论》等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十余篇。围绕南海问题、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海洋报》等报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英文舆论文章、中文理论文章多篇。围绕全球海洋治理的最新进展、国际海洋法的最新发展、公海自由的善意行使、BBNJ谈判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化、卫星遥感影像的证据效力、“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还是“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等主题作中文或英文学术报告十余次,并在国内或国际会议上多次担任特邀评议人、单元主持人或现场讨论人。2017年至今,作为章节撰写人参编《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20年,作为副主编参编《领土与海洋争端国际案例评析(1994-2017)》(“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知识产权出版社即将出版)。利用法律法语的专业技能,在国际涉海法语判例的研究、政府部门国际合作协议法语文本的审校等工作中发挥一定的支撑作用。2017年以来,多次参与支撑涉海法律与政策“一轨半”中外双边交流会以及大型国际研讨会。2019年,参与支撑第74届联合国大会“海洋与海洋法”非正式磋商会议。2018年以来,参与支撑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BBNJ)”政府间大会的外交谈判。在战略所2019年度的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的表彰。
姜祖岩,201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入职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现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一、参与编写的著作:
1.《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7)》,中国海洋出版社,撰写第五章“中国海洋经济发展”。
2.《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8)》,中国海洋出版社,撰写第七章“中国海洋经济发展”。
3.《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9)》,中国海洋出版社,撰写第七章“中国海洋经济发展”。
4.《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8)》,中国海洋出版社,撰写第五章“中国海洋经济发展”。
二、发表文章:
(一)学术刊物
1.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分析,海洋经济,2019年第2期。
2.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评估,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第4期。
(二)报纸
1.与国际社会共建南极美好未来——读《中国的南极事业》白皮书,中国海洋报,2017年5月31日理论版。
2.做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海洋报,2018年3月28日理论版。
3.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评估,中国海洋报,2019年1月14日理论版。
4.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海洋经济系列论述,中国海洋报,2019年8月27日理论版,第二作者。
赵畅,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18年8月至今,在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环境与资源室,从事海洋环境与资源方面工作。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39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383
Copyright 2018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