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所党委书记贾宇同志在自然资源部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主题教育学习交流会议上发言

文章来源: 网站管理员

2019-07-01 09:10

次阅读


战略所党委书记贾宇同志在自然资源部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主题教育学习交流会议上发言

 

6月25日下午至6月26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部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主题教育学习交流视频会议。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贾宇同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治保障研究”为题,在会议上做交流发言。现将贾宇同志发言稿转载,供参考。全文如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健全和完善海洋生态文明法律体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一、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2018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创新和拓展了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馈赠,人类的实践活动受到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的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观点,具有深邃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论断,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的精华,强调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高度契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弘扬、升华与创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把握。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无节制地以破坏生态环境来追求经济增长,向大自然无度索取,虽然一时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但最终都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楼兰古城、复活节岛、雾都孤儿、寂静的春天,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摒弃了仅仅以人的需要作为唯一评价尺度的片面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问题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二、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中国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的岛屿岸线,可以主张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与面向开阔大洋的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相比,我国的海洋自然地理条件先天不利,海域空间资源有限而宝贵。

建国70年来,从向海图存到向海开放再到向海图强,我国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壮大。1992年的海洋产业产值只有755.78亿元,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684万人。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高速发展之后,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2018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海洋环保法执法检查报告指出,大规模违法违规围填海活动,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自然岸线锐减、生态退化、资源闲置浪费问题突出。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海洋生态灾害多发。产业布局与陆域、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的矛盾仍然突出,近远海开发格局不均衡。这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亟待破解的问题。

三、健全和完善海洋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治保障研究

20185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最早的环境保护立法之一就是海洋环境保护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以法律为核心,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为辅助的海洋法律“集群”,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域海岛利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战略新疆域拓展等方面都有法可依。

2011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海洋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海洋环境和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要看到,在保障依法治海,建设法治海洋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海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健全和完善保障海洋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例如,一是现行《宪法》中海洋未著一字,海洋入宪对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二是加快制定海洋基本法,统领海洋战略、规划、政策和管理。三是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填补立法空白,杜绝法律打架。四是加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法治思维和国内法制储备。

海洋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碧海蓝天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题中之意。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坚持党中央精神、国家立场、权责对等和严起来的工作理念”,围绕自然资源管理、海洋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问题,做好海洋法律与权益、政策与管理、经济与科技、环境与资源等研究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构筑法治保障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海洋贡献力量!